Ctrl+K

搜尋方式

怪事咄咄

ㄍㄨㄞˋ ㄕˋ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即「咄咄怪事」。見「咄咄怪事」條。01.清.張尚瑗〈仙霞關〉詩:「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辨識

參考詞語:「咄咄怪事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兩人實力位階相當、時常明爭暗鬥。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盡訴殷浩的罪狀、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殷浩被貶之後、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毫無怨言、只是每天對空寫字。當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赫連定拉弓射牠們、卻一隻都射不到、因而驚歎地說:「真是怪事!」。後來「咄咄怪事演變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

書證

  1. 清.張尚瑗〈仙霞關〉詩:「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在其他地方搜尋「怪事咄咄」

有提到「怪事咄咄」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