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哀鴻遍野

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
  1.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例]非洲連年鬧旱災,哀鴻遍野,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哀鴻遍野

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
  1. 語本《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悲鳴之鴻雁遍布曠野。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哀號災民。如:「此地連年乾旱,致使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切。」也作「哀鴻遍地」。

哀鴻遍野

ㄞ ㄏㄨ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

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語本《詩經.小雅.鴻鴈》。後用「哀鴻遍野」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用法

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

用在「境況淒慘」的表述上。

例句

  1. 在兵荒馬亂的年歲,往往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2. 天災人禍,讓世界許多地區陷入哀鴻遍野的慘況。
  3. 慘遭敵軍的蹂躪摧殘後,滿城狼嗥鬼叫,哀鴻遍野。
  4. 戰亂之後,又遭旱災,這一帶哀鴻遍野,人民無以為生。
  5. 在政治動盪的年代,每遇災荒,老百姓便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6. 當時社會動盪,天災人禍,哀鴻遍野,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人民。
  7. 日前發生七級大地震,震毀房舍無數,導致哀鴻遍野,景況悽慘。

辨識

近義:生靈塗炭

反義:民康物阜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參考詞語:「哀鴻遍地

典故說明

「哀鴻遍野」是由《詩經.小雅.鴻鴈》:「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兩句句義擴大而來,原意是找不到棲身之所的鴻鴈,悲傷哀痛地鳴叫。又根據〈詩序〉所寫,〈鴻鴈〉一詩是用來讚美周宣王,因為在當時「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而周宣王中興周朝,讓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安居樂業,所以「鴻鴈于飛,哀鳴嗷嗷」又引申為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悲慘景況。後來就用「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哀鴻遍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如清代湯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書證

  1. 《唐宋文醇.卷四七.眉山蘇軾文》引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清.高宗評語:「後世司牧斯民者,哀鴻遍野,尚欲壅於上聞。能如軾之未雨綢繆、憯怛忠愛,為民請命乎?」
  2. 清.湯斌《湯子遺書.卷二.睢沐二邑秋災情形疏》:「歷年災患頻仍,黎民塗炭,今春賣兒賣女者,有售無受,以故哀鴻遍野。」
  3. 清.藍鼎元〈與吳觀察論治臺灣事宜書〉:「臺灣當朱一貴作亂之後,干戈蹂躪,哀鴻遍野。繼以風災埽蕩,癘疫連綿,民之憔悴極矣。」
  4.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戊申四十九歲》:「金陵、儀徵一帶居民皆架木栖止,余家天安橋宅亦復水深數尺。哀鴻遍野,百姓其魚。」

在其他地方搜尋「哀鴻遍野」

有提到「哀鴻遍野」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