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ㄧㄚ
部,共11畫】
  1. 狀聲詞。(1)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
    [例]啞啞學語
    (2) 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
    [例]黃雲城邊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唐.李白〈烏夜啼〉詩)

ㄧㄚˇ
部,共11畫】
  1.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
    [例]聾啞

  2. 不說話、沒聲音的。
    [例]啞鈴啞劇

  3. 聲音低沉不圓潤。
    [例]沙啞嘶啞瘖啞

ㄜˋ
部,共11畫】
  1. 參見「啞啞」(二)條。

ㄧㄚ
部,共11畫】

  1. 形容烏鴉之類的叫聲。《廣韻.去聲.禡韻》:「啞啞,鳥聲。」《淮南子.原道》:「故夫烏之啞啞,鵲之唶唶,豈嘗為寒暑燥溼變其聲哉。」唐.李白〈烏夜啼〉詩:「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2. 形容小兒學說話的聲音。《集韻.平聲.麻韻》:「啞,啞嘔,小兒學言。」

  1. 語助詞。同「」。《西遊記》第二一回:「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

ㄧㄚˇ
部,共11畫】

  1. 人或動物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喪失語言的功能。如:「聾啞」。《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

  1. 發音枯竭。如:「嗓子喊啞了。」

  1. 形容聲音枯澀、低沉不圓潤。如:「沙啞」、「說了一整天,聲音有點嘶啞。」

  2. 不說話、沒聲音的。如:「啞鈴」、「啞劇」。


有提到「啞」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