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城隍

ㄔㄥˊ ㄏㄨㄤˊ
  1. 古代原指城牆和護城河。後來神格化成為縣、府等地方的神祇,職掌該轄地的善惡巡察、陰間冥判的事務
    [例]城隍廟的陳設較一般廟宇陰森。
    [△] 城隍爺

城隍

ㄔㄥˊ ㄏㄨㄤˊ
  1. 城牆及護城河。泛指城池。《晉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時城隍未修,乃於襄國築隔城垂柵,設鄣以待之。」《全唐詩.卷八○六.寒山詩三○三首之一六九》:「儂家暫下山,入到城隍裡。」

  2. 守護城池的神。見《北齊書.卷二○.列傳.慕容儼》。歷代多有奉祀,至明太祖始大行封賞,稱祇以各府州縣之名,儼然為陰間王朝。職掌擴大護國安邦、調和風雨、翦凶除惡,並管領死人亡魂等事,而官吏赴任,依例須至城隍廟前宣誓就職,以求庇佑,成為民間信仰的重心。而清明、中元和十月朔有城隍出巡,據說可保閤境平安。


在其他地方搜尋「城隍」

有提到「城隍」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