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多難興邦

ㄉㄨㄛ ㄋㄢˋ ㄒㄧㄥ ㄅㄤ
  1. 國家多災多難,反而能促使全國上下團結同心,奮發圖強,從而使國家興盛起來。語本《左傳.昭公四年》。
    [例]在這國際空間緊縮,風雨飄搖的時局中,正可考驗我們多難興邦,同舟共濟的決心

多難興邦

ㄉㄨㄛ ㄋㄢˋ ㄒㄧㄥ ㄅㄤ
  1. 語本《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國家多難,上下戒慎恐懼,奮發有為,戮力同心,使邦國復興。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

多難興邦

ㄉㄨㄛ ㄋㄢˋ ㄒㄧㄥ ㄅㄤ

國家多難、則上下團結奮發、促使邦國更加興盛。語本《左傳.昭公四年》。

用法

國家多難、則上下團結奮發、促使邦國更加興盛。

用在「亂中定國」的表述上。

例句

  1. 巴勒斯坦歷經艱辛的建國過程、證明了多難興邦的道理。
  2. 雖然在國際上處處受到打壓、但切記多難興邦、這正是時代在考驗我們。
  3. 所謂「多難興邦」、現在局勢動盪、我們應該更加團結一心、共度難關。
  4. 只要全國上下一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古今中外多見多難興邦的例子。

辨識

典故說明

據《左傳.昭公四年》載、春秋時、楚靈王遣椒舉為使、想請晉國協助邀集諸侯參加會盟、晉平公想拒絕、司馬侯勸他答應下來、晉平公卻說:「我們有險要可守、又有優良的戰馬可用、齊國和楚國卻是多災多難。握有這三個有利的條件、我們就所向無敵了、沒什麼好怕的。」司馬侯說:「您這樣想是很危險的。自古以來、想倚仗險要地勢、戰馬、和鄰國災難取勝、是三件危險的事。古代的聖王都是以盡力修養德行和上天交通、沒聽說他們會專門依恃險要的地勢與戰馬的。而鄰國的災難、也是不可猜測的。也許因為國家多難、反而使國防更為鞏固、疆土更為擴大;也許因為國家無難、反而招致滅亡、失掉疆土。所以鄰國是否有難、您一定不可任意猜測。」晉平公聽了、便答應了楚王的要求。後來「多難興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國家多難、則上下團結奮發、促使邦國更加興盛。

書證

  1. 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無難失守者、忽萬機之重而忘憂畏也;多難興邦者、涉庶事之艱而知敕慎也。」
  2. 明.盧象昇〈請討賊疏〉:「我皇上御極以來、敬天法祖、勤政恤民、……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3. 清.唐甄《潛書.思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奮、困阨學成。或內寧而啟亂、或多難以興邦。」

在其他地方搜尋「多難興邦」

有提到「多難興邦」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