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之「海」,典源作「地」。形容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語或本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 △「天南地北」、「天涯海際」
01.唐.呂巖〈絕句〉其二六:「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02.宋.葛長庚〈沁園春.暫聚如萍〉詞:「向天涯海角,兩行別淚,風前月下,一片離騷。」 03.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六:「今之遠宦及遠服賈者,皆曰天涯海角,蓋俗談也。」 04.《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白氏)不敢就說許他為婚,只把一個鈿盒兒分做兩處,留與侄兒做執照。指望他年重到京師,或是天涯海角,做個表證。」 05.《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老弟,若論你合這人彼此都該見一見,才不算世上一椿缺陷事。只可惜老弟來遲了一步,他不日就要天涯海角遠走高飛,你見他不著了!」
形容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
近義:天南地北
反義:近在咫尺
參考詞語:「地角天涯、天涯地角、天涯地隅、海角天涯」
「天涯海角」及「天南地北」都可以指距離遙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側重於指地點的偏遠;「天南地北」側重於指地點相隔的遙遠。 |
天涯海角 天南地北 ○ ㄨ 法網恢恢,一旦犯了法,就是逃到∼,也會被找到。 ㄨ ○ 今日一別,可是∼,後會無期了。
「天涯海角」原作「天涯地角」。徐陵是南北朝有名的文人,自幼聰穎好學,八歲能詩文,十二歲熟誦《老子》、《莊子》。他本是梁朝官員,出使東魏時被扣留,後又被齊扣留,前後達六年之久。直到西魏攻陷江陵,齊和梁恢復邦交,徐陵才得以返梁。不久,陳霸先代梁自立,號陳武帝,徐陵遂仕於陳,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祿大夫。徐陵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為宮體詩和駢文。當時國家的重要詔告文書,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漢族的接觸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被稱為「酋豪」或「洞主」,陳武帝在梁末時歷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職,久居嶺南,與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多有聯繫。所以陳武帝還在梁朝為相時,為鞏固在南方的統治權利,便命徐陵代為致書,邀請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陳霸先)位居相位,備極尊榮,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遙遠,思念卻不得見,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來朝中遊宦做客。後來「天涯海角」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