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茅草開的白花。「如火如荼」指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比喻軍容壯盛浩大。語本《國語.吳語》。後用「如火如荼」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如火如荼,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02.《老殘遊記》第一一回:「這破壞豈是一人做得的事呢?於是同類相呼……鉤連上些人家的敗類子弟,一發做得如火如荼。」 03.清.箇中生《吳門畫舫續錄.內編.王芷香》:「芷香以清麗勝,而芷香能唱大淨老生諸闊口,飲興頗豪,故桃葉臨波,移船相近者,幾於如火如荼矣。」 04.《花月痕》第二一回棲霞居士評:「生出悽惻,回應上文,一段吟詠,結出正竟,而上文許多如火如荼文忽然煙然銷跡滅矣。」
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
參考詞語:「如荼如火」
荼,音ㄊㄨˊ。茅草開的白花。不可寫作「茶」。
據《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雒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旗,使用紅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團火球;右軍的士兵則一律穿黑衣、黑盔甲,拿黑旗,使用黑色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一片烏黑。天剛亮,吳國軍隊已近晉營,吳王親自擂起戰鼓,三軍也跟著吶喊,聲音響徹天地。晉國國君見到這樣盛大的軍容,嚇得趕緊派人議和,尊吳王為霸主,這件事才告結束。後來「如火如荼」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軍容的「望之如荼」、「望之如火」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容壯盛浩大,也用來形容事物的興盛或氣氛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