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答事狀,陳述案情。《史記.卷一○一.袁盎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者,願至上前口對狀。」《明史.卷一九九.李鉞列傳》:「鉞累疏力爭,帝皆不納,至責以抗旨,令對狀。鉞引罪乃罷。」
訴訟者的供詞。用以對核與訴狀中所陳各詞有無出入者,稱為「對狀」。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41225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