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左右逢原

ㄗㄨㄛˇ ㄧㄡˋ ㄈㄥˊ ㄩㄢˊ

即「左右逢源」。見「左右逢源」條。01.《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源)02.《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後有所作時、左右逢原。」

辨識

參考詞語:「左右逢源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左右逢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書證

  1. 《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源)
  2. 《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後有所作時、左右逢原。」

在其他地方搜尋「左右逢原」

有提到「左右逢原」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