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太陽運行的小質量天體。主要分為彗核、彗髮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隨著與太陽距離的遠近而發生變化。軌道是以太陽為焦點的圓錐曲線。以拋物線居多,橢圓次之,雙曲線最少。解體後轉化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時,彗星的出現常被視為災禍、戰爭的不祥之兆。如哈雷彗星、休曼森彗星。[△] 帚星、掃星、掃帚星
《國語辭典簡編本》版本編號:2014_20240821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繞行恆星,主要成分為冰的小天體。太陽系中的彗星外貌和亮度隨著與太陽距離發生變化,遠離太陽時僅見彗核,接近太陽時因冰受熱而生成彗髮與彗尾。古時視彗星出現為災禍、戰爭的不祥之兆。也稱為「帚星」、「欃槍」、「掃星」、「掃帚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