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清.余懷《板橋雜記.卷中.麗品》:「崔科後起之秀,目未見前輩典型;然有一種天然韶令之致。」 02.《發財祕訣》第一○回:「阿寶和他是在賭場上相識的,是做了買辦之後,想到他當案目的人,識的闊老必多,所以叫他來做式拉夫,去拉生意,因此那淡如也起來了。辦的事都是一帆風順。這些都是我輩後起之秀。」 03.清.盛大士《溪山臥游錄》卷三:「及浪游南北,與鄉里闊疏,後起之秀,不乏其人。」 04.清.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卷二三.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或僅虛列一名,而不肯以身當實行之衝,徒以大任責諸後起之秀,致其事不見重於世。」
稱譽後輩中的優秀人物。褒義。
參考詞語:「後來之秀、後來之雋、後起之勁、後起之英、後進之秀」
王忱是東晉的才子,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很有文名,曾當過荊州刺史、建武將軍。他的舅父范甯是當時有名的學者,經常會有一些知名人士前來拜訪他。有一次王忱到范甯家中拜訪,正好有一個叫張玄的人也來拜訪范甯,張玄的學問淵博,也是當時一個有名望的學者。范甯認為他們兩人都是一時俊彥,想介紹他們認識,就請他們彼此交談。張玄覺得自己年紀稍長,就沒有先向王忱開口。結果王忱見張玄不願先開口,自己也不說話。兩人沈默地對坐了很久,最後張玄很失望地離去。范甯見到這種情形,便問王忱說︰「張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你怎麼不跟他聊聊呢?」王忱回答道:「如果他真的想要認識我,可以先開口跟我說話啊!」范甯聽了,覺得王忱年紀雖輕,卻自視不凡,便稱讚他說:「你的才智抱負那麼高,真是後來之秀啊!」典源又見《晉書.卷四三.郭舒傳》。「後起之秀」在此處亦用來稱讚郭舒是年輕一輩中的優秀人物。後來「後起之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稱譽後輩中的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