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怒髮衝冠」。見「怒髮衝冠」條。01.《封神演義》第二八回:「子牙看到切情之處、怒髮沖冠:『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參考詞語:「怒髮衝冠」
此處所列為「怒髮衝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頭髮直豎、把戴的帽子都頂了起來、這是古人用來形容極度憤怒的樣子。古代成年人是要戴冠的。和「怒髮衝冠」相關最有名的故事當屬藺相如「完璧歸趙」了。戰國時代、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因宦者令繆賢推薦、召見藺相如、並且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藺相如不想使秦國有攻打趙國的藉口、主張送和氏璧到秦國去、並說:「君王如確定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真的給城、璧就留給秦國;不給、我會將和氏璧完好的送回趙國。」於是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覺秦王並不是真正想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於是在秦王欣賞和氏璧時、假意的說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幾步、倚柱而立、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帽子、說秦王既無意把城池償還趙王、他只好把頭、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實上、在《莊子.盜跖》篇中就已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