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息事甯人

ㄒㄧˊ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

甯,通「」。「息事甯人」即「息事寧人」。見「息事寧人」條。01.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畏鬼者常人之情也,謬答以畏,可息事甯人。」

辨識

參考詞語:「息事寧人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書證

  1.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三.灤陽續錄五》:「畏鬼者常人之情也,謬答以畏,可息事甯人。」

在其他地方搜尋「息事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