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事務但憑情緒,缺乏理智。※語或出明.唐順之〈寄黃士尚書〉。
01.明.唐順之〈寄黃士尚書〉:「弟近來深覺往時意氣用事,腳跟不實之病,方欲洗滌心源,從獨知處著工夫。」(源) 02.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二三.宋遼金史.宋史各傳迴護處》:「世忠固一代名將,然少年時意氣用事,亦多有可議者。」 03.清.陳確〈寄吳裒仲書〉:「所懼傷手足之情者,仍是意氣用事,不能以至誠相感,故有此患耳。」 04.《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至今想來,究竟還是意氣用事,並不曾報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
處理事務但憑情緒,缺乏理智。
「意氣」指情緒。意,音|ˋ。不可寫作「義」。
「意氣用事」是指一個人憑意氣處理事務。這句成語見用於明.唐順之的〈寄黃士尚書〉。唐順之(西元1507∼1560),明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學者稱「荊川先生」。是明代重要的散文家,提倡唐宋古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的代表。這篇〈寄黃士尚書〉,唐順之深覺自己以前處理事務只憑情緒而缺乏理智,導致基礎空虛、不踏實的弊病,因此現今想要洗滌心境,擺脫束縛,在慎獨、致知處下功夫。後來「意氣用事」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處理事務但憑情緒,缺乏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