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語本《詩經.大雅.烝民》。 △「心有餘而力不足」、「愛莫之助」
01.宋.陽枋〈上淮閫趙信菴論時政書〉:「未能一見君子顏色,乃欲摭簡編中古人陳爛兵法,冒瀆高明,多見其不知量,姑以致愛莫能助之之意云爾。」 02.《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子瞻左遷黃州,乃聖上主意,老夫愛莫能助。」 03.《聊齋志異.卷八.鍾生》:「至晚得耗,始知為世子。叟大駭曰:『他家可以為力,此真愛莫能助矣!』」 04.《文明小史》第六回:「兩人雖與黃舉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時,也是愛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
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
反義:拔刀相助
參考詞語:「愛莫助之」
「愛莫能助」及「心有餘而力不足」都有對事無法施力的意思。
「愛莫能助」側重於對需要幫助者,內心有所同情,但卻無法給予幫助;「心有餘而力不足」側重於心裡想做,但主客觀條件卻無法配合,不限於需要幫助者。 |
愛莫能助 心有餘而力不足 ○ ○ 雖然知道你的確需要人幫忙,但礙於規定,我實在是∼。 ㄨ ○ 我們本想自己來改善社區環境,但是工程浩大,真是∼。
「愛莫能助」原作「愛莫助之」。春秋時,周宣王是個知人善任的君王,使得原本衰落的周室得以中興。而仲山甫就是一位賢德有能的大臣,受到宣王的重用,〈詩經〉裡有一篇題為〈烝民〉的詩,就是一位叫尹吉甫的大臣,贊頌仲山甫的賢能。詩裡說他有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日夜不停地工作,全心全意輔佐君王,做好每一件事。有句話說:「德行輕如毛,但很少人能舉得起來。」左思右想,天底下也只有仲山甫一人可以辦得到,別人無法幫助他。後來「愛莫能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