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應對如流

ㄧㄥˋ ㄉㄨㄟˋ ㄖㄨˊ ㄌㄧㄡˊ
  1. 形容才思敏捷,答話流水般順暢。
    [例]因為事前做了充分準備,今天口試時,我才能應對如流。

應對如流

ㄧㄥˋ ㄉㄨㄟˋ ㄖㄨˊ ㄌㄧㄡˊ
  1. 形容才思敏捷,答話如流水般順暢。《南史.卷六○.徐勉傳》:「既閑尺牘,兼善辭令,雖文案填積,坐客充滿,應對如流,手不停筆。」《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欲用為謀士。」也作「對答如流」、「應答如流」。

應對如流

ㄧㄥˋ ㄉㄨㄟˋ ㄖㄨˊ ㄌㄧㄡˊ

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語本《後漢書》逸文。

用法

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褒義。

用在「應答流暢」的表述上。

例句

  1. 小明應對如流的口才,讓大家印象深刻。
  2. 李教授的口才很好,任何問題都可以應對如流。
  3. 這些小朋友個個都能應對如流,真是後生可畏!
  4. 他雖然年輕,遇到問題卻能應對如流,語出驚人。
  5. 因為事前準備充分,今天的口試我才能應對如流。
  6. 他是民法的專才,任何有關民事問題,他都能應對如流。
  7. 他的決斷力強,思想縝密,面對群眾的提問總能應對如流。
  8. 記者會上,這位明星應對如流,充分展現出落落大方的臺風。
  9. 聚會時,小明總是應對如流,妙語如珠,是全場注目的焦點
  10. 如果你平時多練習說英文,真正遇到外國人時自然能應對如流。

辨識

反義: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參考詞語:「對答如流、應答如流、應答如注、應答如響

典故說明

「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出現「應對如流」的書證如《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書證

  1. 《晉書.卷三六.張華列傳》:「華強記默識,四海之內,若指諸掌。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屬目。」
  2. 《梁書.卷一三.沈約列傳》:「及居選官,任守隆重,書牘盈案,賓客滿門,雲應對如流,無所壅滯,官曹文墨,發擿若神,時人咸服其明贍。性頗激厲,少威重,有所是非,形於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3.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操見詡應對如流,甚愛之,欲用為謀士。」
  4. 《東周列國志》第二五回:「叩其姓名,因留飯,與談時事,奚應對如流,指畫井井有敘。」
  5. 《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且說賈政見甄寶玉相貌果與寶玉一樣,試探他的文才竟應對如流,甚是心敬。」

在其他地方搜尋「應對如流」

有提到「應對如流」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