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成竹在胸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
  1. 比喻處事定見或心中早有周詳的計畫。語本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
    [例]看他對這事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想必成功的勝算很大。

成竹在胸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
  1. 畫竹之前,竹子的完整形象早已存在心中。語本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比喻處事定見。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作律詩雖爭起筆,尤貴以氣格勝。須要成竹在胸,操縱隨手。」《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像老哥聰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無不利。」也作「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

ㄔㄥˊ ㄓㄨˊ ㄗㄞˋ ㄒㄩㄥ

即「胸有成竹」。見「胸有成竹」條。

辨識

參考詞語:「胸有成竹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胸有成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在曝晒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定見

書證

  1.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作律詩雖爭起筆,尤貴以氣格勝。須要成竹在胸,操縱隨手。 」

在其他地方搜尋「成竹在胸」

有提到「成竹在胸」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