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可以指出日期,比喻不久之後。「指日可待」指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語出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 △「計日而待」
01.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以為言路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源) 02.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 03.宋.袁燮〈輪對紹興十一年高宗料敵劄子〉:「金人之勢益蹙,其亡指日可待。」 04.《精忠岳傳》第三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馬渡江,正位金陵,用賢任才,中興指日可待。」
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反義:遙遙無期
參考詞語:「指日可俟、指日可期、指日而待、指日而致」
「指日」,為指算日期的意思。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等待其來臨,表示這件事情的完成,已經為期不遠。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司馬光認為,朝廷應該廣開言路,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這樣一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而不願正言直諫。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