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按圖索驥」。見「按圖索驥」條。01.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向氏書畫》:「賈大喜、因遣劉誘以利祿、遂按圖索駿、凡百餘品皆六朝神品。」02.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相馬經》:「(伯樂)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參考詞語:「按圖索驥」
此處所列為「按圖索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成帝時、太后王政君的哥哥王鳳以外戚身分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專斷朝政、排除異己、朝中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梅福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寫了一封信給皇上、信中陳述一國之臣與國家興亡的緊密關係、進而評論朝廷的舉才方式。他認為朝廷現在想完全套用夏、商、周三代的舉才方式、這就好像拿著周朝人伯樂所畫的圖象、到市場裡尋找千里馬一樣、結果當然是找不到。這並非舊有的方法不好、而是時間、空間都已經改變、舊時的方式可能不適用於今時、所以當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成帝並沒有聽進梅福的諫言、仍是耽於酒色、怠忽朝政、因而埋下了外戚亂政的禍根。後來「按圖索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事拘泥成規、呆板不知變通。今則多用以比喻按照所掌握的線索來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