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採摘。[例]掇拾
《國語辭典簡編本》版本編號:2014_202503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一)之又音。
動
拾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韓非子.五蠹》:「鑠金百溢,盜跖不掇。」
採摘。《文選.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宋.歐陽修〈豐樂亭記〉:「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擇取。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博搜精掇,編而次之。」
搬、端。《水滸傳》第二六回:「武松掇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儒林外史》第四回:「嚴家家人掇了一個食盒來,又提了一瓶酒。」
調轉、扭轉。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五齣:「那時我就掇身轉來,就如奉承嚴家一般奉承他了。」
形
短。《莊子.秋水》:「掇而不跂,知時无止。」晉.郭象.注:「掇,猶短也。」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