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語本袁山松《後漢書》。 △「移山倒海」、「雷霆萬鈞」
01.宋.楊萬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游山〉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02.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三.楚莫敖屈瑕》:「吞天浴日之濤,排山倒海之風。」 03.宋.陳師道〈劉道原畫讚〉:「雖一時貴權,氣燄勢力,排山倒海,不置也。」 04.《東周列國志》第五六回:「晉軍只道本陣已得勝,爭先馳逐,勢如排山倒海,齊軍不能當,大敗而奔。」
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參考詞語:「倒海排山、回山倒海、迴山倒海、迴山轉海」
倒,音ㄉㄠˇ,傾覆。不可寫作「到」。
「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