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搖著尾巴,以討主人歡心。形容人有所請求,卑躬屈膝向人討好。語出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俛首帖耳」、「搖尾求食」
01.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源) 02.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一齣:「這丫頭怎麼罵我搖尾乞憐,終不成我是狗。」 03.《明史.卷二七六.張肯堂列傳》:「今輔臣膺新命而出,賊必仍用故技,佯搖尾乞憐。」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他便用八行書,寫了兩張紙。起頭無非是幾句恭維話;中間說了幾句卑汙苟賤,搖尾乞憐的話。」
形容人有所請求,卑躬屈膝向人討好。
參考詞語:「乞憐搖尾」
韓愈,字退之,唐河陽人。這篇〈應科目時與人書〉是韓愈參加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他朋友的一封信。信中說自己雖如龍困淺灘,還是不願不顧人格地向人諂媚討好,卑躬屈膝地乞求別人的幫助。文中就用了「搖尾乞憐」一語,意思就是形容人像搖著尾巴,以討主人歡心的狗一般。後來「搖尾乞憐」被用來形容人有所請求,卑躬屈膝向人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