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擢髮難數」。見「擢髮難數」條。01.《宋書.卷七四.臧質列傳》:「質生與釁俱、不可詳究、擢髮數罪、曾何足言。」
參考詞語:「擢髮難數」
此處所列為「擢髮難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擢髮難數」指拔下滿頭的髮來作為計量犯罪的工具卻仍不夠、形容難以計數。戰國時魏人須賈、有一次帶著范雎出使齊國、齊襄王讓身為魏國中大夫的他苦等數月、遲遲不肯召見、反而因為賞識范雎的口才和學問、對范雎極為禮遇、送了許多財物和酒食。齊襄王此舉讓須賈非常惱怒、回到魏國後、他便指控范雎與齊國私通、有賣國的意圖、范雎因而被捕、並遭到毒打、差點兒性命不保。范雎死裡逃生後設法投奔到秦國、改名為張祿、憑著過人的才智與謀略受到秦昭王重用、成為秦國宰相。而魏國一直以為范雎已死、完全不知道張祿便是范雎、所以在秦昭王準備發兵攻打魏國時、魏王便派了須賈到秦國和談。須賈到了秦國後、范雎故意穿得破破爛爛、假扮成一個卑下的傭人來相見、須賈看到他雖然沒死但生活窮困、竟然大表憐惜地贈予一件袍子。待范雎離開後、須賈才從旁人口中得知、這個昔日遭他陷害的人其實就是當今秦相張祿、須賈又是驚訝、又是惶恐地趕緊登門謝罪。他一到范雎的府第前、便把上衣脫掉、從門口一路膝行至范雎跟前、以頭叩地說:「我萬萬沒想到您能夠登上如此高位、我自知罪該萬死、今天是生是死就由您決定吧!」范雎故意反問:「你有多少罪狀啊?」須賈回道:「我的罪狀太多了、恐怕即使把頭髮全部拔下、都還不夠用來計數我的罪行。」後來「擢髮難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罪狀極多、難以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