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附著龍或鳳。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語本漢.揚雄《法言.淵騫》。後用「攀龍附鳳」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 △「趨炎附勢」、「攀龍附驥」
01.《漢書.卷一○○.敘傳下》:「舞陽鼓刀,滕公廄騶,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並乘天衢。」 02.《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弃土壤,從大夫於矢石之閒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03.《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終搆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04.《晉書.卷七一.熊遠列傳》:「時所謂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論美其賢;漸相登進,仕不輟官,攀龍附鳳,翱翔雲霄。」 05.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而猶以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並登天府。」 06.《梁書.卷一三.沈約列傳》:「士大夫攀龍附鳳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以保其福祿。」 07.唐.杜甫〈洗兵馬〉詩:「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08.唐.李白〈猛虎行〉:「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09.《舊五代史.卷六五.唐書.王思同列傳》:「臣非不知攀龍附鳳則福多,扶衰救弱則禍速;但恐瞑目之後,無面見先帝。」 10.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一煞〉:「佇看金甌姓字香,入闕朝京,攀龍附鳳,和鼎調羹,論道興邦。」 11.《三國演義》第七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捨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也。」 12.《隋唐演義》第九二回:「將士皆關中人,豈不日夜思歸?其所以不憚崎嶇,遠涉沙塞者,亦冀攀龍附鳳,以建尺寸之功耳。」
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貶義。
近義:依權附勢、附驥攀鴻、夤緣攀附、趨炎附勢、攀高接貴、攀龍附驥
參考詞語:「攀鱗附翼、攀龍託鳳、附翼攀鱗、附鳳攀龍」
漢代揚雄《法言.淵騫》中對顏淵、閔子騫評論道:孔子的再傳弟子,現在多已不為人知,那為何顏淵、閔子騫卻不然呢?因為他們依附著孔子,有如「攀龍鱗,附鳳翼」,乘風而上,勃勃升騰,其他人都無法跟上。因為得到孔子的盛名之助而讓世人能夠認識他們,不至於湮沒無聞。後來「攀龍附鳳」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攀龍鱗,附鳳翼」演變而出,本比喻依仗有聲望的人,後多用來比喻巴結權貴,以求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