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民眾群聚結隊而行。《淮南子.詮言》:「泰王亶父處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幣珠玉而不聽,乃謝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攜幼扶老而從之,遂成國焉。」《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陛下若欲來內,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也作「扶老攜幼」。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50327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即「扶老攜幼」。見「扶老攜幼」條。
01.《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陛下若欲來內,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施德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德。」 02.《淮南子.詮言》:「泰王亶父處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幣珠玉而不聽,乃謝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攜幼扶老而從之,遂成國焉。」 03.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然其所以攜幼扶老,遠來歸降,實將以國家綏懷,必有賑贍。」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