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故步不離

ㄍㄨˋ ㄅㄨˋ ㄅㄨˋ ㄌㄧˊ

守在原地、停滯不前。「故步」之源見「故步自封」條。01.明.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辨識

參考詞語:「故步自封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故步自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故步自封」係由「故步」及「自封」二語組合而成。 「故步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內容是在敘述東漢文學家班彪小時跟著堂哥班嗣求學。班嗣家中藏書很多、許多人都來他家借書。班嗣雖然也修習儒學、但較喜歡老莊的學說、認為老莊學說崇尚自然澹泊、不追逐世俗看重的一切、和儒家講求的忠孝仁義不同。所以當有人向他借老莊的書來看時、他便勸這位朋友打消這個念頭。既然已經學習儒家思想了、就不要再讀老莊、免得像《莊子》裡的燕國人一樣、要學趙國人優雅的步姿、結果非但沒學成、連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國。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認為酒癮一上來就放縱自己喝酒、會傷害純真自然的本性。於是作者便將酒杯、酒壺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有個酗酒的朋友聽了這件事、氣得反駁他說:「酒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愛、連古代聖賢也不例外、他們也不致於喪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這樣地自我限制、不過是忌口、但心裡還是想著它、又有什麼用?」庾闡回答說:「人生下來時沒有任何欲望、但後來欲望慢慢養成、都是受到周圍物的影響。如果把這些誘因剷除、心就不會蠢蠢欲動。心能靜得下來就會快樂、不會受到欲望的干擾。所以忌口不只是忌口而已、也能忌心。」朋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連稱是。這裡的典源用了「自封」。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故步自封」、用來指安於現狀、不求進取

書證

  1. 明.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在其他地方搜尋「故步不離」

有提到「故步不離」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