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相符合。※語或出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科場》。後亦用「文不對題」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01.清.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二.科場》:「生笑曰:『小子讀先生文,不忍釋手,恭繕試卷,以誌欽佩,即文不對題,不過被黜而已,亦所甘心。』」(源)
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相符合。&指話語與話題不符。
反義:一語中的
清人宣鼎所著《夜雨秋燈錄》,雜記所見聞之事,多寓勸懲之意。〈科場〉一篇寫:浙之檇(ㄗㄨㄟˋ)李人吳生一連兩次夢見祖先要他參加科考,並且洩露考題,指出同宗的吳蘭陔先生曾以這次的考題〈鄉人皆好之〉作過文章。於是吳生去闈場中找到他,經過再三懇求取得文章。不久,吳蘭陔也在闈場探視吳生,看見吳生正在寫試卷,很驚訝的問:「試題還沒出來,為什麼你就在寫了?」吳生回答:「我讀先生的文章後,心中割捨不下,謄寫在試卷上,以表示對你的欽佩,即使文章內容和題目的意思不符合,不過被摒棄而已,我也心甘情願。」「文不對題」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文章內容和題目不符合。後也用來指話語與話題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