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所欲言
ㄔㄤˋ ㄙㄨㄛˇ ㄩˋ ㄧㄢˊ
痛痛快快、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語本宋.黃庭堅〈與王周彥長書〉。
用法
痛痛快快、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
用在「言談暢快」的表述上。
例句
- 朋友之間可以暢所欲言、不須顧忌太多。
- 民主國家的國民、人人都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政府的意見。
- 由於規劃得宜、這次的討論會大家都能踴躍提問、暢所欲言。
- 召開本次會議、就是希望大家能都暢所欲言、充分溝通意見。
- 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是本次會議的特色。
辨識
近義:言無不盡、直抒己見
反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語還休
參考詞語:「盡所欲言」
典故說明
「暢所欲言」原作「盡所欲言」。「暢」和「盡」、都有盡情的意思。黃庭堅在〈與王周彥長書〉一文中寫到周彥的文章承習自儒家、他的文采和人一樣美好不凡、儒雅有禮、這是得自於上天的厚愛。將來、人們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並認為我的這些言論是有遠見的。但是紙張都寫完了、還是不能盡情地將心裡所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只好請你自行決斷。後來「暢所欲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痛痛快快、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出現「暢所欲言」的書證如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熊司副開元請對、意在攻周輔延儒、故請屏人、諸臣請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請退、則諭止之、故開元不能暢所欲言。」即指熊開元當著周輔延儒的面、不能毫無顧忌地把想說的話全部講出來。
書證
- 明.李清《三垣筆記.卷上.崇禎》:「熊司副開元請對、意在攻周輔延儒、故請屏人、諸臣請退、皆允之、惟延儒等請退、則諭止之、故開元不能暢所欲言。」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一.經部.書類一.五誥解》:「喜穿鑿字義為新奇之論、措辭亦迂曲委重、未能暢所欲言。」
- 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四.語求肖似》:「填詞一家、則惟恐其蓄而不言、言之不盡。是則是矣、須知暢所欲言、亦非易事。」
- 清.方苞〈遊豐臺記〉:「暢所欲言、舉酒相屬、向夕猶不能歸。」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