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語出《書經.盤庚上》。 △「井井有條」、「洞若觀火」
01.《書經.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源) 02.唐.王勃〈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有條不紊,施緩政於繁繩;斷訟有神,下高鋒於錯節。」 03.《元史.卷一六三.馬亨列傳》:「至元三年,進嘉議大夫、左三部尚書,尋改戶部尚書,金穀出納,有條不紊。」 04.《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全虧他親家,把他西賓王孝廉請了過來一同幫忙,纔能這般有條不紊。」 05.《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他便把什麼英軺日記出使筆記所看熟的幾句話,演說了出來。聽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有條不紊。」
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褒義。
參考詞語:「有條有理」
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畏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