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有色
ㄧㄡˇ ㄕㄥ ㄧㄡˇ ㄙㄜˋ
原指人擁有美好的名聲和榮顯的地位。聲、謂聲調鏗鏘、借指人美好的聲譽。色、謂容色茂美、借指人榮顯的地位。語出宋.汪藻〈翠微堂記〉。後用「有聲有色」形容用言語、文章表達意見或描述事物、音容或辭采茂美、淋漓盡致、生動感人。也用以比喻事物的豐富多采。
△「有聲有情」
用法
形容事物精采、淋漓盡致。
用在「生動活潑」的表述上。
例句
- 他把晚會辦得有聲有色、真不簡單。
- 他們把相聲講得有聲有色、讓觀眾聽得如痴如醉。
- 想不到他第一部小說就寫得有聲有色、深受讀者喜愛。
- 他配合著唱片、把貝多芬的生平講得有聲有色、引人入勝。
- 他能把這麼枯燥的題目講得如此有聲有色、口才真是一流。
- 他用含有感情的聲音把全詩朗誦了一遍、抑揚頓挫、有聲有色。
- 他倆有聲有色地唱了一段梁祝的〈十八相送〉、贏得一片掌聲。
辨識
近義:繪聲繪色
反義:乏善可陳、平淡無奇、味同嚼蠟
參考詞語:「有色有聲」
典故說明
「有聲」本《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遹駿有聲。」是說文王非常有聲譽。「有聲有色」一語則見於宋朝汪藻的〈翠微堂記〉、他記敘自己退職隱居後、寄情山水、領悟到「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意思是說:擁有名聲和貴位的人、都必須不斷地爭奪才能得到、而且將會消失。他以為只有山水帶給人的快樂、不須爭奪、並且可以長存心中。後來「有聲有色」這句成語、不只用來形容人、還可以用在形容事物的豐富多采。如《老殘遊記》第七回:「若求在上官面上討好、做得烈烈轟轟、有聲有色、則只有依玉公辦法、所謂逼民為盜也。」至於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謝靈運『池塘生春草』、造語天然、清景可畫、有聲有色、乃是六朝家數、與夫『青青河畔草』不同。」則是形容詩文聲調鏗鏘、辭采茂美。
書證
-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謝靈運『池塘生春草』、造語天然、清景可畫、有聲有色、乃是六朝家數、與夫『青青河畔草』不同。」
- 清.閻爾梅〈知人論〉:「其言之出入風雅、有聲有色者、其人必強記博聞、善屬文、堪備顧問者也。」
-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杜云『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李云『青天中道流孤月』、又云『五峰轉月色、百里行松聲』;寫月有聲有色如此、後人復何從著筆耶!」
- 《老殘遊記》第七回:「若求在上官面上討好、做得烈烈轟轟、有聲有色、則只有依玉公辦法、所謂逼民為盜也。」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