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同「嘆」。「望洋興歎」即「望洋興嘆」。見「望洋興嘆」條。01.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一○.詩歌五》:「真能籠乾坤萬里於一詠之內、千古吟人、望洋興歎。」按:此指自嘆不如。02.《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歎了。」按:此指無能為力。
參考詞語:「望洋興嘆」
此處所列為「望洋興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洋興嘆」本指看到海洋之大而仰視發出驚嘆。典源出自於《莊子.秋水》。秋天洪水暴漲、許多小河、都帶著豐沛水量、匯聚到黃河。黃河變得非常寬廣、隔水相望、兩岸的牛馬都看不清楚。黃河的水神河伯、看著自己盛大的水流、不禁沾沾自喜、認為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