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杞國有個人,因為擔心天會塌下來而憂慮不安。典出《列子.天瑞》。後用「杞人憂天」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庸人自擾」
01.唐.儲光羲〈奉別長史庾公太守徐公應召〉詩:「烈風起江漢,白浪忽如山。方伯驟勤王,杞人亦憂天。」 02.清.邵長蘅〈守城行紀時事也事在己亥六月〉詩:「縱令消息未必真,杞人憂天獨苦辛;即防此輩易激變,盜賊往往皆良民。」 03.《鏡花緣》第二七回:「海外都說:『杞人憂天,伯慮愁眠。』……當日杞人怕天落下把他壓死,所以日夜憂天,此人所共知的。這伯慮國雖不憂天,一生最怕睡覺。他恐睡去不醒,送了性命,因此日夜愁眠。」 04.《孽海花》第六回:「在雯青卻一面慶幸著同學少年,各膺重寄,……一面又免不了杞人憂天,代為著急,只怕他們紙上談兵。」
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近義:庸人自擾、鰓鰓過慮
反義:不憂不懼、無憂無慮
參考詞語:「杞人之憂、杞國之憂、杞國憂天」
杞,音ㄑㄧˇ。古國名,不可寫作「□」。 「杞人憂天」及「庸人自擾」都有自尋煩惱的意思。
「杞人憂天」側重於「憂」,專指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庸人自擾」則側重於「擾」,用於指稱無事生事,為自己招來困擾的舉動。 |
杞人憂天 庸人自擾 ○ ○ 兒子都還沒出門,她就開始擔心兒子路上的安全,真是∼。 ○ ㄨ 這座吊橋牢得很,不會無緣無故就斷掉,你先不要∼,還沒過就怕!
《列子.天瑞》中有一則故事:從前有個杞國人因為成天擔憂天會崩塌,地會陷落,每天睡不著覺,也吃不下飯。後來有人開導他說:「天其實是氣體聚積而成,氣體本來就是無所不在,你現在已經是整天在這團氣體裡活動呼吸了,怎麼會擔心它崩塌呢?」他聽了以後,不但沒有因此而放心,反而擔心起以氣體構成的天,會不會無法支撐日月星辰的重量,日月星辰會因此而墜落。那個人只好又勸他說:「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即使墜落也不會傷人啊!」終於,他停止了對天的擔憂,卻轉而憂慮不知道什麼時候地會塌陷。那個人接著解釋:「地是由許多土塊累積成的,這些土塊密密實實的充塞在每個角落,你已經是整天在上面行走踩踏,有什麼理由讓你疑心地會塌陷呢?」他聽了這番話後,心中的疑慮終於消失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杞人憂天」,用來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