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作為招待秦國出使東方使節的主人。語出《左傳.僖公三十年》。後用「東道主」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01.《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源) 02.唐.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03.《聊齋志異.卷二.巧娘》:「女曰:『倘之瓊也,有尺一書,煩便道寄里門。老母在家,亦可為東道主。』廉出本無定向,念浮海亦得,因諾之。」 04.《聊齋志異.卷四.狐諧》:「國王見使臣乘一騾,甚異之。使臣告曰:『此馬之所生。』……舉坐又大笑。眾知不敵,乃相約:後有開謔端者,罰作東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近義:北道主人
反義:座上客
參考詞語:「做東道、東道主人」
「東」有東家、主人的意思。古時主位在東,客位在西,所以稱主人為「東」,如「店東」、「房東」。「東道」,本來是設宴待客的意思,後常用為「東道主」,指請客的主人。《左傳.僖公三十年》提到在這一年的九月,晉文公、秦穆公合軍包圍鄭國,是因為鄭國曾對晉國無禮,並且有二心而與楚國親近。此時鄭國危難當前,派了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希望能化解這次的危險。燭之武見了秦穆公,說:「秦、晉兩國包圍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如果滅了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勞煩您了。但是,必須隔著晉國才能占領遙遠的鄭國,來作為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用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實力,就等於您本身力量的削弱。如果赦免鄭國,讓它作為秦國在東邊道路上寄寓之所的主人,負責招待秦國使臣的往來,供應所需的一切,這對您是沒有害處的。晉國哪有滿足的時候?等占領了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擴張它西邊的領土,到時晉國不損害秦國,還能從哪裡取得土地呢?」秦穆公聽了很高興,就和鄭國結盟,派了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自己則撤軍回國了。後來「東道主」被用來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