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到一點也不想回去蜀國。典出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後用「樂不思蜀」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流遯忘反」、「樂而忘返」
01.清.全祖望〈余生生借鑑樓記〉:「僦居湖上,有七子詩社,詳見予所作諸公志序中,而生生最長。社中奉為祭酒,嘗曰:『吾敢謂此閒樂不思蜀耶!』爰署其居曰『借鑑樓』。」 02.清.王韜《淞隱漫錄.卷八.海底奇境》:「余固未知身之已死也。如果沒於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近義:樂而忘返
「樂不思蜀」及「樂而忘返」都有快樂得忘了回去的意思。
「樂不思蜀」另有指忘本,不想回去;「樂而忘返」則是指沉迷而不知回去。 |
樂不思蜀 樂而忘返 ○ ㄨ 我不會忘記責任,更不會∼,一旦學成,就會返國。 ㄨ ○ 別人都說讀書苦,我可是沉迷書海,∼。
三國蜀漢亡國後,後主劉禪被挾持到魏都洛陽。劉禪非但不知亡國恨,反而每天只知吃喝玩樂。據《漢晉春秋》載,有一天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並故意派人演出蜀國的歌舞雜耍,劉禪的隨從看到家鄉戲,就想到亡國的羞辱和哀痛,都不禁傷心流淚,而劉禪卻依然嘻笑自若。司馬昭看了之後就對旁人說:「這個人竟然無情到這個地步!即使諸葛亮沒有死,也沒有辦法長久扶持這樣的人。」幾天後,司馬昭問劉禪:「你會不會想念故鄉呢?」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裡很快樂,不會想念故鄉。」後來郤正跟劉禪說:「陛下怎麼能說不想念故鄉呢?如果司馬昭再問,你就哭著說:『先人陵墓,遠在蜀地,沒有一天不想念。』」之後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還想不想蜀國,劉禪便照著郤正的建議說了一遍。司馬昭聽了故意說:「你這話怎麼和郤正說的完全一樣?」劉禪大吃一驚,張大眼睛說:「沒錯,正是郤正教我說的。」司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樂不思蜀」的成語,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