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樂極生悲

ㄌㄜˋ ㄐㄧˊ ㄕㄥ ㄅㄟ
  1. 歡樂至極,往往轉生悲愁。
    [例]他中了一千萬的彩券,高興得逢人就說,結果樂極生悲,當天晚上彩券就被人給偷了。

[反]否極泰來苦盡甘來

樂極生悲

ㄌㄜˋ ㄐㄧˊ ㄕㄥ ㄅㄟ
  1. 歡樂至極,往往轉生悲愁。《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貴,萬代奢華。誰知樂極生悲,一朝觸犯了朝廷,闔門待勘,未知生死。」也作「樂極悲來」、「樂極悲生」、「樂極則悲」。

樂極生悲

ㄌㄜˋ ㄐㄧˊ ㄕㄥ ㄅㄟ

歡樂到了極點、往往會轉生悲哀。語本《淮南子.道應》。

用法

歡樂到了極點、往往會轉生悲哀。

用在「樂而轉悲」的表述上。

例句

  1. 享樂應該有所節制、免得樂極生悲。
  2. 他得意地狂笑數聲後、竟然樂極生悲、心臟病突然發作。
  3. 幾個人在車廂內打著鬧著、結果一不小心出了車禍、真是樂極生悲。
  4. 一聽到自己被錄取、他興奮得跳了起來、結果扭傷腳踝、真是樂極生悲。
  5. 他正為自己中了頭彩而高興、結果樂極生悲、彩券居然飛到河水裡去了。
  6. 吸毒可使人產生快樂的幻覺、但也往往樂極生悲、身體就因此受了極大戕害。
  7. 搖頭族正忘情的狂歡享樂時、沒想到樂極生悲、許多人因藥物中毒不支倒地。

辨識

近義:興盡悲來

參考詞語:「樂極悲來、樂極悲生、樂終而悲、樂極則悲、樂極哀生、樂極生哀、樂極災生、樂極哀來、樂盡哀生

典故說明

「樂極生悲」原作「樂極則悲」。《淮南子》一書中、記錄了先秦時代孔子和弟子參觀祠廟的情形:孔子和弟子參觀魯桓公廟、看到一種叫「宥卮」的盛酒器具。孔子說:「我之前就聽說過『宥卮』這種酒器、今天終於看到了!」孔子要弟子拿水來、把水灌進「宥卮」。水灌到中間時、本來傾斜的「宥卮」就變正了、水一灌滿、「宥卮」馬上就翻倒了。孔子看了、臉色一變、藉此對弟子們做機會教育說:「從這兒可以看到『持盈』的道理。」子貢聽了便問孔子什麼叫做「持盈」的道理、孔子說:「事物發展到了極盛、就會轉而衰退;歡樂到了極點、就會產生悲哀;太陽到了正午、就會開始西下;月亮過了滿月、就會開始缺損。這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因此凡事應力求合於中庸之道、凡事適可而止、才能守成。」後來「樂極生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歡樂到了極點、轉而發生悲哀。

書證

  1. 元.高氏〈失調名.風捲殘雲〉詞:「蜀錦半床閒、鴛鴦獨自宿。好語我將軍、只恐樂極生悲冤鬼哭。」
  2. 《水滸傳》第二六回:「常言道:『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光陰迅速、前後又早四十餘日。」
  3. 《西遊記》第九一回:「兄弟!不須在此叫喚。師父樂極生悲、已被妖精攝去了!」
  4. 《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貴、萬代奢華。誰知樂極生悲、一朝觸犯了朝廷、闔門待勘、未知生死。」
  5. 《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品簫炙管、擊鼓鳴金、振旅者歌韻喧天。正是人生適意富貴時、縱使樂極生悲那足計?」

在其他地方搜尋「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