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歌功頌德

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1. 讚揚功績稱頌德行。
    [例]位高者對於他人歌功頌德更需謹慎以對,以免自矜招忌。

歌功頌德

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1. 歌頌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也作「歌功誦德」。

歌功頌德

ㄍㄜ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歌頌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卷四.周本紀》。

用法

歌頌功績和恩德。

用在「諂媚討好」、「廣受讚揚」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些肉麻的歌功頌德之辭,徒然令人生厭。
  2. 對於這樣入骨的歌功頌德,怎能不令人產生反感
  3. 有些主管只喜歡聽人歌功頌德,卻不願意接受建言。
  4. 這種純為當權者歌功頌德的文章,缺乏文學生命力。
  5. 這位作家經常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用來巴結權貴。
  6. 他一味地為經理歌功頌德,極盡諂媚之能事,惹人反感。
  7. 聽到他捨己救人的事蹟會場上響起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8. 當權者若只愛聽歌功頌德的話,卻不愛聽真心話,終將被人民唾棄

辨識

反義:怨聲載道

參考詞語:「歌頌功德、稱功頌德、銘功頌德

典故說明

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書證

  1. 宋.王灼〈再次韻晁子興〉詩其三:「歌功頌德今時事,側聽諸公出正音。」
  2. 明.王志長《周禮註疏刪翼》卷一四:「意者太古之時,詩之體未備,和氣所感、和聲所播,形為詩歌。被之金石管絃,施之燕享祭祀,均此詩也,未嘗不可通用,初不必歌功頌德,極揄揚贊歎之盛,而後謂之頌也。」
  3.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三.昌黎集》:「其歌功頌德之語,皆托于太學廣文諸生,列狀後,以代奏收之,斟酌得宜。」
  4. 清.朱彝尊《經義.卷二一六.論語.胡氏寅論語詳說》:「既游庠序,方崇忌諱、肆諂諛,歌功頌德,陵跨唐、虞。」
  5. 《孽海花》第二回:「因勢利導,果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列聖相承,繩繩繼繼。正是說不盡的歌功頌德,望日瞻雲。」

在其他地方搜尋「歌功頌德」

有提到「歌功頌德」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