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到處充滿了埋怨的聲音。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語本《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01.《宋史.卷四四五. 文苑列傳.葉夢得》:「時旁郡糾民輸鏹就糴京師,怨聲載道,獨潁昌賴夢得得免。」 02.《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牛山堂》:「民間怨聲載道,天變迭興。」 03.《紅樓夢》第五六回:「凡有些餘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裡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偏偏連日大雨不止,鬧得招商局碼頭,泥深沒踝。只這一下子,便鬧到怨聲載道。以後招商船也不肯裝運了,這才罷休。」 05.《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貨志三》:「兼之強拏剝運,捶撻交加,怨聲載道,不僅失風之虞也。」
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參考詞語:「怨囂載道、怨聲滿道、怨聲盈路、怨聲載路、載塗怨讟」
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博學多才,有氣節操守,不同流合汙,多次辭退朝廷的徵用。他曾縱論時弊,建議皇帝應該壓制外戚、罷退宦官、用人唯才,但沒有受到採納,於是便到漢中隱居起來。這次梁商請他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候,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