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方法雖異但所得效果相同。參見「同歸殊途」條。《隋書.卷七五.儒林傳.序》:「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41225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01.《隋書.卷七五.儒林列傳序》:「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參考詞語:「殊途同歸」
此處所列為「殊途同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