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之「途」,典源作「塗」。「塗」通「途」。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語本《易經.繫辭下》。 △「異曲同工」
01.晉.葛洪《抱朴子.外篇.逸民》:「在朝者陳力以秉庶事,山林者脩德以厲貪濁,殊途同歸,俱人臣也。」 02.《五燈會元.卷一○.定山惟素山主》:「各各施設不同,又作麼生會?法無異轍,殊途同歸。」 03.《明史.卷三三.曆志三》:「按《授時曆》於七政盈縮,並以垛積招差立算,其法巧合天行,與西人用小輪推步之法,殊途同歸。」 04.清.錢謙益〈袁祈年字田祖說〉:「古之人所以馳騁於文章,枝分流別,殊途而同歸者,亦曰各本其祖而已矣。」 05.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一一》:「是以君子之學,先立其大而小者從令,致專於一,則殊途同歸。」
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
參考詞語:「同歸殊塗、同歸殊途、殊塗一致、殊塗同會、殊塗同歸、殊塗同致、殊方同致、殊致同歸、殊路同歸、殊轍同歸、異趣同歸、異路同歸、異軫同歸、異途同歸」
「殊途同歸」及「異曲同工」都有方法或途徑不同,但最後結果卻相同的意思。
「殊途同歸」側重於所達到的目的相同;「異曲同工」側重於所得到的效果相同。 |
殊途同歸 異曲同工 ○ ㄨ 只要目的地相同,無論搭乘陸運、空運或航運,最後都可∼,到達同一地方。 ㄨ ○ 這兩棟建築的外觀設計,有∼之處。
「殊途同歸」原作「同歸殊塗」。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什麼可以困擾憂慮?天下萬物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目標,雖然有百種不同的思慮,採用的方法不同,但所得到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後來「殊途同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