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門
ㄅㄨˋ ㄦˋ ㄈㄚˇ ㄇㄣˊ (變) ㄅㄨˊ ㄦˋ ㄈㄚˇ ㄇㄣˊ
佛教用語。不二、不是兩個極端;法門、修行入道的門徑。「不二法門」指觀察事物的道理、要離開相對的兩個極端的看法、才能得其實在、所以「不二法門」是指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語出《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後用「不二法門」比喻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用法
比喻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用在「唯一途徑」的表述上。
例句
- 多讀多寫是學習寫作的不二法門。
- 合群敬業是讓工作愉快的不二法門。
- 教育是百年大計、也是培養國力的不二法門。
- 只要了解這個不二法門、心靈自然就能獲得平靜。
- 勤勞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你想投機取巧是肯定會失敗的。
辨識
近義:必由之路
反義: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參考詞語:「不二門、法無二門」
典故說明
不二、不是兩個極端、也就是唯一、絕對的。法門、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不二法門、就是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敘述眾菩薩闡述各自對「入不二法門」的見解、最後大家問文殊師利菩薩的看法、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就是不可用言語說明的、無法用意念去體會的、無法問答的。後來文殊菩薩轉問維摩詰的意見、維摩詰默然、一句話不說。文殊菩薩看了有所體會地說:「善哉!善哉!原來真正的不二法門是不需要文字語言來形容的。」後來「不二法門」成為一句成語、除佛經原有意思外、經常是用來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書證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源)
-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序〉:「遂欲高攀寶坐、伏奏金仙、開不二之法門、觀大千之世界。」
- 《五燈會元.卷二.維摩大士》:「維摩會上、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文殊曰:『我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菩薩、入不二法門。』」
- 《景德傳燈錄.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語》:「第二諸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以言顯於無言。文殊以無言顯於無言、維摩不以言不以無言故默然收前言語。」
- 《西遊記》第三一回:「義結孔懷、法歸本性。金順木馴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極樂世界、同來不二法門。」
- 清.茂苑惜秋生〈糊塗世界序〉:「守株待兔之舉、視若不二法門;覆蕉尋鹿之徒、尊為無上妙品。」
- 《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這胡無翳將這寺內歷年敗壞的山門、重整僧規、再興禪教、自先五蘊皆空、不由得眾人也就六根清淨、仍舊成了個不二法門。」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