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每變愈下

ㄇㄟˇ ㄅㄧㄢˋ ㄩˋ ㄒㄧㄚˋ

猶「每下愈況」。見「每下愈況」條。01.清.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自余為此言已歷一世矣、風氣每變而愈下、舉世眛目於塵羹土飯之中、本無所謂古文。」

辨識

參考詞語:「每下愈況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每下愈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有一次、東郭子問莊子:「所謂的『道』、究竟在什麼地方?」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清楚指明。」莊子說:「在螻蟻身上。」東郭子說:「高妙的『道』、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書證

  1. 清.黃宗羲〈李杲堂文鈔序〉:「自余為此言已歷一世矣、風氣每變而愈下、舉世眛目於塵羹土飯之中、本無所謂古文。」

在其他地方搜尋「每變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