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忍氣吞聲」。見「忍氣吞聲」條。01.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你道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
參考詞語:「忍氣吞聲」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