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語或本《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伍子胥變文》。後亦用「水泄不通」形容擁擠不堪。
01.唐.釋善導《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觀經序分義.卷二》:「明夫人奉教,禁在深宮,內官守當,水泄不通,旦夕之間,唯愁死路。」 02.《三國演義》第九二回:「近聞諸葛亮殺敗夏侯楙,困於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圍之中而出?」 03.《西遊記》第六回:「見那天羅地網,密密層層,各營門提鈴喝號,將那山圍繞的水泄不通。」 04.《儒林外史》第五回:「話說眾回子因湯知縣枷死了老師夫,鬧將起來,將縣衙門圍的水泄不通。」
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形容擁擠不堪。
反義:暢通無阻
參考詞語:「水息不通、水泄不漏、水洩不通」
「水泄不通」就是連一點水都無法泄漏。春秋時楚平王荒淫無道,娶太子建的妻子為妃,並把太子建遠派北方。忠臣伍奢直言忠諫無效,反被指有謀叛之心而遭囚禁,他的大兒子伍尚後來也被騙就逮,只有小兒子伍員(伍子胥)機警逃脫。楚平王在殺了伍奢、伍尚後,頒布一道詔書:「逆賊伍奢、伍尚已處死,唯有伍子胥逃走。凡能活捉伍子胥的人,賞金千斤,封邑萬戶;如有收容縱放的,全家處斬。」詔書一下,到處布滿重兵,防備得極為嚴密,猶如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後來「水泄不通」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或形容擁擠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