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責備
ㄑㄧㄡˊ ㄑㄩㄢˊ ㄗㄜˊ ㄅㄟˋ
「求全」、要求完美。語出《孟子.離婁上》。「責備」、苛求完備。語本《管子.形勢解》。「求全責備」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
△「吹毛求疵」
用法
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
用在「苛求完美」的表述上。
例句
- 待人應當寬厚、千萬不可事事求全責備、才能廣結善緣。
- 我對他一再求全責備、只也是希望他能百尺竿頭更進步。
- 老闆不問事情難易、只管求全責備、難怪員工滿腹牢騷。
- 對於這件事、他已經盡心盡力了、你就別再這樣求全責備了吧!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求全責備的話、天下哪有從不犯錯的人?
- 為了讓每部辭典的品質盡善盡美、每位編輯都極盡其所能地求全責備。
- 像你這樣求全責備的作法、不但無法教好學生、反而會使他們失去自信。
辨識
近義:吹毛求疵、洗垢求瘢
參考詞語:「責備求全」
典故說明
「求全責備」係由「求全」及「責備」二語組合而成。
「求全」語出《孟子.離婁上》、「責備」語本《管子.形勢解》的記載、孟子認為:一個人有出乎預料之外而得到的聲譽、也有力求完美而導致的毀謗(即「求全之毀」);正因為毀譽由人而不在己、君子固當不為所惑而行所當行。根據《管子.形勢解》的記載、管子闡釋了明君和昏君的差別︰英明的君主在授人官職時、必定會任用他的長處、而避免任用他的短處、這樣一來、做事自然能夠順利成功;而昏庸的君主不知道人們各有其長處與短處、因此隨意任用、卻又苛求他們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無缺(即「責必備」)。
「求全之毀」和「責必備」便合在一起形成「求全責備」這個成語、用來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
書證
- 宋.劉克莊〈代謝西山啟〉:「竊謂天下不能皆絕類離倫之材、君子未嘗持求全責備之論。」
- 《明史.卷二六一.盧象昇傳》:「(盧象昇)又言『臺諫諸臣、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雖有長材、從何展布?臣與督臣、有剿法無堵法、有戰法無守法。』」
- 明.邵璨《香囊記》第一○齣:「老拙信口嘲來、不可求全責備。」
-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怎的能向平等眾生身上求全責備?」
-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裡還有甚麼好人呢?」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