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流血漂鹵

ㄌㄧㄡˊ ㄒㄧㄝˇ ㄆㄧㄠ ㄌㄨˇ
  1. 鹵,大盾。流血漂鹵形容血流之多,足以使大盾漂浮起來。比喻傷亡極多。《戰國策.中山策》:「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漢.賈誼〈過秦論〉:「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鹵。」也作「流血漂杵」。

流血漂鹵

ㄌㄧㄡˊ ㄒㄧㄝˇ ㄆㄧㄠ ㄌㄨˇ

猶「血流漂杵」。見「血流漂杵」條。01.《戰國策.中山策》:「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02.《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辨識

參考詞語:「血流漂杵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血流漂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周武王起兵討伐、敗紂而取得天下。《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滅商後的重要政事、其中一段武王陳述商周交戰情況:雙方的軍隊最後在牧野這個地方決戰結果商朝前軍背叛紂王、反而拿著武器回頭攻打自己的同袍、以致節節敗退。當時戰況激烈、死傷慘重、所流的血多到能夠讓木杵浮起來。這一次戰役的結果、紂王自焚、商朝滅亡、周朝興起、天下回歸太平。「血流漂杵」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被用於形容戰場殺戮的慘酷。

書證

  1. 《戰國策.中山策》:「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
  2.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在其他地方搜尋「流血漂鹵」

有提到「流血漂鹵」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