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深惡痛嫉

ㄕㄣ ㄨˋ ㄊㄨㄥˋ ㄐㄧˊ
  1. 厭惡、痛恨到極點。《野叟曝言》第三八回:「汝弟平日所深惡痛嫉者,是異端惑世,宦寺擅權。」也作「深惡痛詆」、「深惡痛恨」、「深惡痛疾」、「深惡痛絕」。

深惡痛嫉

ㄕㄣ ㄨˋ ㄊㄨㄥˋ ㄐㄧˊ

嫉,恨。「深惡痛嫉」猶「深惡痛絕」。見「深惡痛絕」條。01.《野叟曝言》第三八回:「汝弟生平所深惡痛嫉者,是異端惑世,宦寺擅權;私居咄咄,常形悲嘆。」

辨識

參考詞語:「深惡痛絕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深惡痛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業於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治儒術之道,提倡王道、仁義、輕功利以及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盡心章句下〉裡有一段孟子引錄孔子的話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德之賊也。」原文意思是說:「有人經過我家門前,但不進來屋裡坐坐,而我不會感到遺憾的,只有對鄉愿的人才會如此吧!因為鄉愿是德之賊!」「鄉愿」這種人是「刺之無所刺,非之無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沒有道德標準的人。所以孔子最厭惡這種人。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於這段話的注釋是:「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他認為孔子對鄉愿過門不入並不覺遺憾,反以能不見、不接近他們感到慶幸可見他對這種人是多麼厭惡。後來「深惡痛絕演變成語用來指厭惡、痛恨到極點。

書證

  1. 《野叟曝言》第三八回:「汝弟生平所深惡痛嫉者,是異端惑世,宦寺擅權;私居咄咄,常形悲嘆。」

在其他地方搜尋「深惡痛嫉」

有提到「深惡痛嫉」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