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爍金眾口

ㄕㄨㄛˋ ㄐㄧㄣ ㄓㄨㄥˋ ㄎㄡˇ

猶「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01.宋.歐陽澈〈借前韻書懷呈顯道〉詩:「洗垢索瘢何足恤、爍金眾口任人非。」

辨識

參考詞語:「眾口鑠金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眾口鑠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書證

  1. 宋.歐陽澈〈借前韻書懷呈顯道〉詩:「洗垢索瘢何足恤、爍金眾口任人非。」

在其他地方搜尋「爍金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