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之如飴
ㄍㄢ ㄓ ㄖㄨˊ ㄧˊ
指苦難來臨、甘心承受。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用法
指苦難來臨、甘心承受。
用在「安於困厄、積極承擔」的表述上。
例句
- 多年來簞食瓢飲的生活、別人不堪其苦、他卻是甘之如飴。
- 儘管從小家境清寒、為了求學、三餐不繼、這種生活、他卻甘之如飴。
- 他承受了一般人所無法承擔的壓力、卻甘之如飴、只為了求取事業成功。
- 軍旅生活雖然困苦、處境危難、但大家都甘之如飴、領略了另一種不同的人生。
- 對於這種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別人都避之不及、而他卻甘之如飴、爭著搶先去做。
- 辛苦又勞累的教師生涯、許多老師們都甘之如飴、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 這裡地處偏遠、工作既艱苦、待遇又非常微薄、但這些人卻能甘之如飴、因為他們是抱著回饋鄉里的心意來做事的。
辨識
近義:心甘情願、安之若素
反義:苦不堪言、勉為其難
參考詞語:「甘如飴、甘之若飴」
典故說明
「甘之如飴」典源作「甘如飴」、後以成語多為四字、乃成「甘之如飴」。「飴」、麥芽糖、引申為甜的糖食。「如飴」、像麥芽糖一樣甜。《詩經.大雅.綿》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一句、意思是說:周原的土壤肥沃、即使是像堇荼之類的苦菜、也會變得甘美不已。「甘如飴」是說苦的東西、吃起來像糖一樣甜。用來形容人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心甘情願承受痛苦或犧牲。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記載了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一直忍辱負重、希望有天能夠雪恥復國。他為了隨時提醒自己亡國之恨、於是臥薪嘗膽、過著刻苦的生活。他又積極地討好夫差、降低夫差對越國的戒心、獲取其信任。例如勾踐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書證
- 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 元.李存〈答吳亦蘭書〉:「區區春前二日、忽感眩胃之證、床榻屋宇皆若旋轉。調治月餘、方得少安、因過舊廬、路滑僵仆、遂於左手脫骨傷筋、殆非偶然、惟有甘之如飴耳!」
- 明.方良永〈與學士豊五溪公〉書:「天佑執事、得全不貲之軀。執事亦以謫戍為幸、甘之如飴、豈非人臣之大節乎!」
- 明.陸粲〈祭外舅盛公文〉:「崎嶇滇蜀、率苦流離、眾所蹙頞、甘之如飴。」
- 清.汪琬〈睢州節烈祠碑〉:「顧視屠毒、甘之如飴。」
- 清.朱彝尊〈提督浙江學政翰林院檢討顏君清德碑〉:「克循祖父忠孝之門風、入稟太夫人之訓。焚膏點筆靡間、晨暮席門甕牖。韋帶紃履之士、悉甄綜無遺才、飯糲茹藿、甘之如飴、士皆鼓舞自奮、而君斯瘁矣。」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