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了龍後,為其點上眼睛,龍便乘雲飛去。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典出晉.王嘉《拾遺記.卷四.秦始皇》。後亦用「畫龍點睛」比喻做事能握要點,讓整件事更加圓滿。
01.明.唐元竑《杜詩攟》卷一:「昔人畫龍點睛輒飛去,畫女子剌心即痛,伎藝到絕處,豈有神靈憑其筆端耶?」 02.明.朱謀堊《畫史會要.卷五.氣韻》:「劉褒畫雲漢圖,見者覺熱。又畫北風圖,見者覺寒。又如畫貓絕鼠,畫大士渡海而滅風,畫龍點睛飛去,此之謂也。」 03.明.顧起元《說略.卷一六.書畫》:「廉廣畫二鬼圖,一夕風雨,鬼兵交戰。張僧繇畫龍點睛,便破壁飛去。」 04.明.劉宗周《劉子遺書.卷四.學言三》:「周子反覆言誠、神、幾不已,至此指出個把柄。言思是畫龍點睛也,思之功,全向幾處用。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05.清.錢謙益〈復天然昱和尚書〉:「《金剛眼》《西樵錄》諸書錯列經笥,如奉圓音提唱。《林間錄》畫龍點睛,便欲飛去。」 06.《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日安太太吩咐他給岳父母順齋,原不過說了句『好好兒的弄點吃的』,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07.清.魏裔介〈鮑讓侯詩集序〉:「嚴滄浪云:『詩有妙悟,非關理也。』讓侯者,其從悟後而得之乎!悟者之於詩,譬如畫龍點睛,其餘鱗甲都無用處。」
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比喻做事能握要點,讓整件事更加圓滿。
參考詞語:「點龍睛」
睛,音ㄐㄧㄥ。眼睛。不可寫作「晴」。
晉代王嘉所編的《拾遺記》中,蒐集了許多古代的奇聞異事,其中有一篇記載著秦始皇時發生的一件怪事。傳說在始皇元年,有個小國獻給秦始皇一位手藝精湛的工匠,無論是畫畫、雕刻都相當拿手。他雕出來的動物每隻都栩栩如生,繪畫工夫更是了得,隨便一出手便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他曾畫了幾隻龍鳳,每隻都像真的在飛一樣,十分傳神。但是都沒有點上眼睛,因為聽說點了眼睛就會真地飛走了。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也提到張僧繇曾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其中兩條一經點睛後,雷電大作,龍具有了生命,破壁飛上天去。後來「畫龍點睛」一語,就用來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得全體更加生動傳神;後亦用來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讓整件事更加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