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同樣的話。形容眾口一辭、意見相同。唐.白居易〈論制科人狀〉:「喧喧道路,異口同音。」《宋書.卷五三.庾登之傳》:「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也作「異口同聲」、「異口同辭」。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50327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猶「異口同聲」。見「異口同聲」條。
01.《宋書.卷五三.列傳.庾登之》:「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彰著。」 02.《法苑珠林.卷一三.千佛篇.七佛部.出時》:「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異口同音,一心敬禮。」 03.唐.白居易〈論制科人狀〉:「喧喧道路,異口同音。」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50324